首页 > 实验教学 > 实验大纲 > 正文 实验大纲

化工排除障碍型实验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1-02  浏览次数:

 

适用年级

2011非双语

一、课程中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化工排除障碍型实验

英文名称

ExperimentsofChemicalEngineering

二、授课对象与学时

授课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总学时

3周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3周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

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数值方法等

后续课程

毕业论文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

1.目的: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化工专业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常用的分析方法,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培养动手、观察、思维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在实验中设置障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实验室守则和实验室安全守则。
(2)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及有关的参考书,了解实验目的要求,理解实验基本原理,熟悉实验内容,预习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
(3)认真完成实验,实验中要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4)树立环保意识,正确处理有害废物。
(5)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3.教学方式和考核要求
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实验,强调实践第一,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进行合理指导。实验中强调师生正面交流和总结。
实验采用平时考核和考试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每个实验考核和考试都有统一和详细的评分标准。考试的方法为口试。考试内容有多套,可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内容不同。

五、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

序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或要求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类型主要仪器设备01连续流动搅拌槽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分别在单釜、双釜连续流动搅拌槽式反应器测定停留时间分布,了解反应器中物料返混的现象,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掌握脉冲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数据处理的方法,掌握串联反应釜的个数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65-6障碍型高位槽,转子流量计,电动搅拌器,搅拌02酯化反应制取邻苯二甲酸酐反应动力学研究通过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与正丁醇反应制取邻苯二甲酸酐实验,学习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的测定方法。65-6障碍型集热式磁力搅拌器、触点式温度计、四口烧瓶等03甲基丙烯酸甲酯铸板聚合掌握本体聚合的一般原理及方法,理解自由基聚合中的自动加速效应,熟悉有机玻璃制备的三个阶段——预聚、聚合、高温后处理,并能正确判断预聚终点。65-6障碍型恒温水浴装置、恒温磁力搅拌器、恒温干燥箱04分子筛催化油酸异构化反应了解高压下液固催化反应的研究方法,掌握釜式反应器的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了解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剂的基本知识,以及分子筛催化脂肪酸异构化反应的机理;掌握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的方法。65-6障碍型高压反应釜、气相色谱、天平等05钾石盐变温结晶分离根据KCl—NaCl—H2O三元体系相图,在某较高的温度(80℃)使KCl—NaCl混合物中的KCl全部溶于水,而此时NaCl只是部分溶解,经抽滤后固体为纯的NaCl,而滤液中含有全部的KCl和部分的NaCl。将滤液在某较低温度下(30℃)冷却,KCl析出结晶,而NaCl仍留在滤掖中,经抽滤后,分离出较纯的KCl。母液中含有KCl和NaCl可再循环利用。65-6障碍型恒温水浴槽、HG-3型火焰光度计,结晶分离器,干燥箱06汽-液相平衡研究掌握双循环法汽液相平衡数据测定方法以及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建立实验流程,排除实验中的障碍,测定出5组以上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并建立简单的汽液相平衡关联推算模型。65-6障碍型Rose釜、Varian气相色谱仪、微量水分分析仪07日用化学品专业实验合成日用化学品的常用表面活性剂Ninol,并根据日用化学品的配方配置洗发香波或洗面奶。掌握Ninol的合成原理和合成方法,学习表面张力、泡沫性能和粘度的测定方法。65-6障碍型250ml三口烧瓶,搅拌器,罗氏泡沫仪,粘度计,表面张力仪等08聚合物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采用XLY-Ⅱ型流变仪测聚合物PP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曲线,做剪切应力-剪切速率,表观粘度-剪切速率的对数图,并求PP的粘流活化能。掌握XLY-Ⅱ型流变仪的测量原理及使用,以及实验数据的正确处理。65-6障碍型XLY-II型流变仪,毛细管(R=0.25mm,L=0.36mm;R=0.5mm,L=40mm)。09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了解涂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和熟悉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的实验技术及方法。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实验障碍。65-6障碍型旋转粘度测试仪、QFS型耐洗刷测定仪、恒温磁力搅拌器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讲义,福州大学化工系编,2014.02

参考资料

见教材各实验的参考文献